• 学习身边榜样 传递赤诚力量 | "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潘昌赋系列报道之一——老骥伏枥 尽显公仆本色
  • 发布时间:2024-07-01 11:26
    文档来源: 赤峰日报
  • 《赤峰日报》编者按:榜样引领时代,初心烛照未来。全国网赌正规平台总书记指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善于抓典型,让典型引路和发挥示范作用,历来是我们党重要的工作方法。《赤峰日报》自即日起开设专栏“学习身边榜样? 传递赤诚力量”,对赤峰市荣获“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先进事迹进行报道,鼓舞他们珍惜荣誉、永葆初心,以更高标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引导广大公务员以先进典型为标杆,立足本职、真抓实干,在完成自治区“两件大事”中勇作表率、挺膺担当,努力创造人民满意的优秀业绩。

    潘昌赋上班途中

    仲夏时节,风暖昼长、万物峥嵘。

    早晨8点,65岁的潘昌赋收拾好文件袋准时出门,而此时,他已经在家翻阅了将近2个小时的资料,为今天将要起草的文件做准备。对于退休返聘的潘昌赋来说,这是他坚守且热爱的工作。

    从家到单位,只有十分钟的路程,他的交通工具是一辆已经陪伴了他30多年的“老伙计”——凤凰牌自行车。车身斑驳,刻满岁月的痕迹;车轮转动,印下时光的车辙。

    潘昌赋个子不高、身材适中、头发花白、面容清瘦,走起路来腿脚稍有不便,那是多年的股骨头坏死带给他的“老毛病”。他不笑的时候有些严肃,笑起来却给人一种天然的亲切感。

    他的办公室位于赤峰市信访局三楼,与其他办公室不同的是,这里挂了一块特别的门牌,“老潘工作室”几个字格外醒目。推门而入,只见案头摆满了文件资料,多而不乱;旁边的书柜里排列着书籍档案,整齐有序。

    潘昌赋的工作室

    我们把时间的镜头拉回到2019年11月。那时,有着42年工龄且在信访系统奋战了20年的潘昌赋迎来了退休,可赤峰市信访局却面临着工作力量不足,信访工作任务又十分繁重的局面。

    “可以说,继续发挥潘昌赋这样有着丰富信访工作经验、热爱信访工作的老同志的余热,既是实际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信访群众的热切期盼。”市信访局党组书记、局长樊洪华说。

    经局党组研究决定:挽留潘昌赋干“老本行”,同时为他量身定制设立“老潘工作室”。

    可是潘昌赋的家人却非常希望他退休后完全回归家庭,好好歇一歇。潘昌赋经过考虑,决定留在单位。他安慰家人说:“这么多年,是组织培养了我,虽然现在我到了退休年龄,但组织还需要我,我应该发挥余热。”

    就这样,潘昌赋退休不离岗,年逾六十仍深入基层、躬耕一线,斗志从未消减。

    在此后至今的四年半时间里,潘昌赋通过在思想上“引”、经验上“传”、工作上“帮”、方法上“带”的方式,把对“为党分忧、为民解愁”的一腔激情与满怀真挚延续了下来。

    潘昌赋保存的十几本日历

    在潘昌赋办公室的书柜里,有十几本陈旧的日历,随手翻开,几乎每一页的空白处都有手写记录:2017年6月16日,起草信访积案化解快报、交办进京上访事项;2018年6月11日,开始对6个旗县区信访积案化解工作进行督查;2019年7月29日,接访信访人赵某某、督办王某某等信访事项……整整16本,那是他自2008调入赤峰市信访局以来的全部岁月,为“深怀爱民之情、苦练为民之功”的实干笃行写下的生动注脚。

    在翻看2020年日历时,其中一页写有“某旗刘某某等信访事项已化解”的记录,引发了潘昌赋的回忆,信访事项解决过程历历在目。

    事情还要从2013年说起,当时,集通铁路改造项目征用刘某某夫妇耕地35.8亩,按补偿标准应支付给刘某某夫妇征地补偿款和青苗补偿款。但嘎查委员会召开牧民大会,以刘某某所承包耕地是嘎查机动地为由,决定由全体牧民按人口数分配这笔补偿款,并于2014年10月进行了分配。此后,刘某某曾通过司法程序起诉了嘎查委员会,旗人民法院出具《民事裁定书》建议双方申请镇政府或旗政府解决。旗镇两级政府也曾多次组织调解,但都没有化解该信访事项。由此,刘某某开始了数年上访之路。

    为化解这一信访事项,潘昌赋倾注了大量心血。他详细研究、调查核实案情,多次深入实地督查督办,并提出化解建议:“刘某某被征用耕地是嘎查委员会分配给刘某某夫妇的口粮田,牧民大会的决议严重损害了刘某某夫妇的合法权益。信访人诉求合理,应予解决。”但由于牧民所分配到的钱款已无法收回,嘎查委员会又无能力履行主体责任等多种原因,信访事项虽经多次交办督办仍没有彻底解决。经过深入思考,潘昌赋认为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大高位推动化解力度。

    2020年3月,在潘昌赋的积极推动下,该信访事项被纳入“解决信访问题年”上级领导包案督办事项。旗委旗政府高度重视,5月8日,旗信访工作联席会议专题研究落实化解措施,多方筹措资金,于5月14日彻底化解了这起历时近6年的信访事项。

    潘昌赋深入实地调查了解情况

    通过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调解、疏导等办法,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做信访群众的知心人、暖心人、称心人。几年来,潘昌赋依然像退休前一样,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何为真正的“担当奉献”,何为真正的“人民公仆”。

    2024年初的一天,潘昌赋接到某地牧民吉某某的电话,说他们4个嘎查的6名牧民代表来市信访局上访了,反映1975年苏木政府在他们4个嘎查抽地建设万亩饲料地,2011年决定将所抽土地退还给嘎查经营,多次反映都没有得到落实的问题。

    群众信访无小事。多年的信访工作经验使潘昌赋意识到,此问题涉及牧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容易引起共鸣,且跨越时间长,调查处理难度大。挂断电话后,他马上向信访接待中心主任通报了情况,与主任一起商量接待事宜。在听取信访人诉求后,他与主任耐心向信访人宣传解释相关法律法规,引导他们怎样依法按程序反映解决问题,并迅速与当地信访局沟通并提出接待处理建议,及时妥善将信访人劝返回归属地反映解决问题,避免了集体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

    工作中的潘昌赋

    潘昌赋对待信访工作认真负责、不解决问题绝不放手的“钉钉子”精神,也曾引起一些责任单位和工作人员的不理解,有的甚至还有微词,对这些潘昌赋却毫不介意。他说:“如果能推动老百姓反映的合理诉求都妥善解决,就是受再多的委屈、吃再多的苦都值得。”

    潘昌赋一心扑在工作上,多年来对家庭疏于照顾,老伴儿和女儿对他虽偶有抱怨,可是依然坚定地支持他。老伴儿承担了家中的大多数事务,是称职的贤内助。就连90多岁的老母亲都经常嘱咐儿子:“你要好好工作,不要老惦记我。”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信访群众满意,潘昌赋曾先后获得赤峰楷模、自治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最美信访干部”、全国信访系统先进个人、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诸多荣誉称号。

    虽然光环笼罩、荣誉加身,可他却说:“每一项成绩的取得都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上上下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他还常说:“信访工作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窗口和纽带,用心用情用力推动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信访工作做好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就更加紧密了,社会就会更加安定和谐了。”退休后的几年里,潘昌赋参与督办了600余件信访积案的化解,持续为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工作做出了贡献。
附件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片新闻

学习身边榜样 传递赤诚力量 | "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潘昌赋系列报道之一——老骥伏枥 尽显公仆本色

发布时间:2024-07-01
来源:赤峰日报
朗读

学习身边榜样 传递赤诚力量 | "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潘昌赋系列报道之一——老骥伏枥 尽显公仆本色, 《赤峰日报》编者按:榜样引领时代,初心烛照未来。全国网赌正规平台总书记指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善于抓典型,让典型引路和发挥示范作用,历来是我们党重要的工作方法。《赤峰日报》自即日起开设专栏“学习身边榜样? 传递赤诚力量”,对赤峰市荣获“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先进事迹进行报道,鼓舞他们珍惜荣誉、永葆初心,以更高标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引导广大公务员以先进典型为标杆,立足本职、真抓实干,在完成自治区“两件大事”中勇作表率、挺膺担当,努力创造人民满意的优秀业绩。潘昌赋上班途中仲夏时节,风暖昼长、万物峥嵘。早晨8点,65岁的潘昌赋收拾好文件袋准时出门,而此时,他已经在家翻阅了将近2个小时的资料,为今天将要起草的文件做准备。对于退休返聘的潘昌赋来说,这是他坚守且热爱的工作。从家到单位,只有十分钟的路程,他的交通工具是一辆已经陪伴了他30多年的“老伙计”——凤凰牌自行车。车身斑驳,刻满岁月的痕迹;车轮转动,印下时光的车辙。潘昌赋个子不高、身材适中、头发花白、面容清瘦,走起路来腿脚稍有不便,那是多年的股骨头坏死带给他的“老毛病”。他不笑的时候有些严肃,笑起来却给人一种天然的亲切感。他的办公室位于赤峰市信访局三楼,与其他办公室不同的是,这里挂了一块特别的门牌,“老潘工作室”几个字格外醒目。推门而入,只见案头摆满了文件资料,多而不乱;旁边的书柜里排列着书籍档案,整齐有序。潘昌赋的工作室我们把时间的镜头拉回到2019年11月。那时,有着42年工龄且在信访系统奋战了20年的潘昌赋迎来了退休,可赤峰市信访局却面临着工作力量不足,信访工作任务又十分繁重的局面。“可以说,继续发挥潘昌赋这样有着丰富信访工作经验、热爱信访工作的老同志的余热,既是实际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信访群众的热切期盼。”市信访局党组书记、局长樊洪华说。经局党组研究决定:挽留潘昌赋干“老本行”,同时为他量身定制设立“老潘工作室”。可是潘昌赋的家人却非常希望他退休后完全回归家庭,好好歇一歇。潘昌赋经过考虑,决定留在单位。他安慰家人说:“这么多年,是组织培养了我,虽然现在我到了退休年龄,但组织还需要我,我应该发挥余热。”就这样,潘昌赋退休不离岗,年逾六十仍深入基层、躬耕一线,斗志从未消减。在此后至今的四年半时间里,潘昌赋通过在思想上“引”、经验上“传”、工作上“帮”、方法上“带”的方式,把对“为党分忧、为民解愁”的一腔激情与满怀真挚延续了下来。潘昌赋保存的十几本日历在潘昌赋办公室的书柜里,有十几本陈旧的日历,随手翻开,几乎每一页的空白处都有手写记录:2017年6月16日,起草信访积案化解快报、交办进京上访事项;2018年6月11日,开始对6个旗县区信访积案化解工作进行督查;2019年7月29日,接访信访人赵某某、督办王某某等信访事项……整整16本,那是他自2008调入赤峰市信访局以来的全部岁月,为“深怀爱民之情、苦练为民之功”的实干笃行写下的生动注脚。在翻看2020年日历时,其中一页写有“某旗刘某某等信访事项已化解”的记录,引发了潘昌赋的回忆,信访事项解决过程历历在目。事情还要从2013年说起,当时,集通铁路改造项目征用刘某某夫妇耕地35.8亩,按补偿标准应支付给刘某某夫妇征地补偿款和青苗补偿款。但嘎查委员会召开牧民大会,以刘某某所承包耕地是嘎查机动地为由,决定由全体牧民按人口数分配这笔补偿款,并于2014年10月进行了分配。此后,刘某某曾通过司法程序起诉了嘎查委员会,旗人民法院出具《民事裁定书》建议双方申请镇政府或旗政府解决。旗镇两级政府也曾多次组织调解,但都没有化解该信访事项。由此,刘某某开始了数年上访之路。为化解这一信访事项,潘昌赋倾注了大量心血。他详细研究、调查核实案情,多次深入实地督查督办,并提出化解建议:“刘某某被征用耕地是嘎查委员会分配给刘某某夫妇的口粮田,牧民大会的决议严重损害了刘某某夫妇的合法权益。信访人诉求合理,应予解决。”但由于牧民所分配到的钱款已无法收回,嘎查委员会又无能力履行主体责任等多种原因,信访事项虽经多次交办督办仍没有彻底解决。经过深入思考,潘昌赋认为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大高位推动化解力度。2020年3月,在潘昌赋的积极推动下,该信访事项被纳入“解决信访问题年”上级领导包案督办事项。旗委旗政府高度重视,5月8日,旗信访工作联席会议专题研究落实化解措施,多方筹措资金,于5月14日彻底化解了这起历时近6年的信访事项。潘昌赋深入实地调查了解情况通过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调解、疏导等办法,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做信访群众的知心人、暖心人、称心人。几年来,潘昌赋依然像退休前一样,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何为真正的“担当奉献”,何为真正的“人民公仆”。2024年初的一天,潘昌赋接到某地牧民吉某某的电话,说他们4个嘎查的6名牧民代表来市信访局上访了,反映1975年苏木政府在他们4个嘎查抽地建设万亩饲料地,2011年决定将所抽土地退还给嘎查经营,多次反映都没有得到落实的问题。群众信访无小事。多年的信访工作经验使潘昌赋意识到,此问题涉及牧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容易引起共鸣,且跨越时间长,调查处理难度大。挂断电话后,他马上向信访接待中心主任通报了情况,与主任一起商量接待事宜。在听取信访人诉求后,他与主任耐心向信访人宣传解释相关法律法规,引导他们怎样依法按程序反映解决问题,并迅速与当地信访局沟通并提出接待处理建议,及时妥善将信访人劝返回归属地反映解决问题,避免了集体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工作中的潘昌赋潘昌赋对待信访工作认真负责、不解决问题绝不放手的“钉钉子”精神,也曾引起一些责任单位和工作人员的不理解,有的甚至还有微词,对这些潘昌赋却毫不介意。他说:“如果能推动老百姓反映的合理诉求都妥善解决,就是受再多的委屈、吃再多的苦都值得。”潘昌赋一心扑在工作上,多年来对家庭疏于照顾,老伴儿和女儿对他虽偶有抱怨,可是依然坚定地支持他。老伴儿承担了家中的大多数事务,是称职的贤内助。就连90多岁的老母亲都经常嘱咐儿子:“你要好好工作,不要老惦记我。”由于工作业绩突出、信访群众满意,潘昌赋曾先后获得赤峰楷模、自治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最美信访干部”、全国信访系统先进个人、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诸多荣誉称号。虽然光环笼罩、荣誉加身,可他却说:“每一项成绩的取得都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上上下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他还常说:“信访工作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窗口和纽带,用心用情用力推动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信访工作做好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就更加紧密了,社会就会更加安定和谐了。”退休后的几年里,潘昌赋参与督办了600余件信访积案的化解,持续为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工作做出了贡献。

《赤峰日报》编者按:榜样引领时代,初心烛照未来。全国网赌正规平台总书记指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善于抓典型,让典型引路和发挥示范作用,历来是我们党重要的工作方法。《赤峰日报》自即日起开设专栏“学习身边榜样? 传递赤诚力量”,对赤峰市荣获“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先进事迹进行报道,鼓舞他们珍惜荣誉、永葆初心,以更高标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引导广大公务员以先进典型为标杆,立足本职、真抓实干,在完成自治区“两件大事”中勇作表率、挺膺担当,努力创造人民满意的优秀业绩。

潘昌赋上班途中

仲夏时节,风暖昼长、万物峥嵘。

早晨8点,65岁的潘昌赋收拾好文件袋准时出门,而此时,他已经在家翻阅了将近2个小时的资料,为今天将要起草的文件做准备。对于退休返聘的潘昌赋来说,这是他坚守且热爱的工作。

从家到单位,只有十分钟的路程,他的交通工具是一辆已经陪伴了他30多年的“老伙计”——凤凰牌自行车。车身斑驳,刻满岁月的痕迹;车轮转动,印下时光的车辙。

潘昌赋个子不高、身材适中、头发花白、面容清瘦,走起路来腿脚稍有不便,那是多年的股骨头坏死带给他的“老毛病”。他不笑的时候有些严肃,笑起来却给人一种天然的亲切感。

他的办公室位于赤峰市信访局三楼,与其他办公室不同的是,这里挂了一块特别的门牌,“老潘工作室”几个字格外醒目。推门而入,只见案头摆满了文件资料,多而不乱;旁边的书柜里排列着书籍档案,整齐有序。

潘昌赋的工作室

我们把时间的镜头拉回到2019年11月。那时,有着42年工龄且在信访系统奋战了20年的潘昌赋迎来了退休,可赤峰市信访局却面临着工作力量不足,信访工作任务又十分繁重的局面。

“可以说,继续发挥潘昌赋这样有着丰富信访工作经验、热爱信访工作的老同志的余热,既是实际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信访群众的热切期盼。”市信访局党组书记、局长樊洪华说。

经局党组研究决定:挽留潘昌赋干“老本行”,同时为他量身定制设立“老潘工作室”。

可是潘昌赋的家人却非常希望他退休后完全回归家庭,好好歇一歇。潘昌赋经过考虑,决定留在单位。他安慰家人说:“这么多年,是组织培养了我,虽然现在我到了退休年龄,但组织还需要我,我应该发挥余热。”

就这样,潘昌赋退休不离岗,年逾六十仍深入基层、躬耕一线,斗志从未消减。

在此后至今的四年半时间里,潘昌赋通过在思想上“引”、经验上“传”、工作上“帮”、方法上“带”的方式,把对“为党分忧、为民解愁”的一腔激情与满怀真挚延续了下来。

潘昌赋保存的十几本日历

在潘昌赋办公室的书柜里,有十几本陈旧的日历,随手翻开,几乎每一页的空白处都有手写记录:2017年6月16日,起草信访积案化解快报、交办进京上访事项;2018年6月11日,开始对6个旗县区信访积案化解工作进行督查;2019年7月29日,接访信访人赵某某、督办王某某等信访事项……整整16本,那是他自2008调入赤峰市信访局以来的全部岁月,为“深怀爱民之情、苦练为民之功”的实干笃行写下的生动注脚。

在翻看2020年日历时,其中一页写有“某旗刘某某等信访事项已化解”的记录,引发了潘昌赋的回忆,信访事项解决过程历历在目。

事情还要从2013年说起,当时,集通铁路改造项目征用刘某某夫妇耕地35.8亩,按补偿标准应支付给刘某某夫妇征地补偿款和青苗补偿款。但嘎查委员会召开牧民大会,以刘某某所承包耕地是嘎查机动地为由,决定由全体牧民按人口数分配这笔补偿款,并于2014年10月进行了分配。此后,刘某某曾通过司法程序起诉了嘎查委员会,旗人民法院出具《民事裁定书》建议双方申请镇政府或旗政府解决。旗镇两级政府也曾多次组织调解,但都没有化解该信访事项。由此,刘某某开始了数年上访之路。

为化解这一信访事项,潘昌赋倾注了大量心血。他详细研究、调查核实案情,多次深入实地督查督办,并提出化解建议:“刘某某被征用耕地是嘎查委员会分配给刘某某夫妇的口粮田,牧民大会的决议严重损害了刘某某夫妇的合法权益。信访人诉求合理,应予解决。”但由于牧民所分配到的钱款已无法收回,嘎查委员会又无能力履行主体责任等多种原因,信访事项虽经多次交办督办仍没有彻底解决。经过深入思考,潘昌赋认为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大高位推动化解力度。

2020年3月,在潘昌赋的积极推动下,该信访事项被纳入“解决信访问题年”上级领导包案督办事项。旗委旗政府高度重视,5月8日,旗信访工作联席会议专题研究落实化解措施,多方筹措资金,于5月14日彻底化解了这起历时近6年的信访事项。

潘昌赋深入实地调查了解情况

通过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调解、疏导等办法,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做信访群众的知心人、暖心人、称心人。几年来,潘昌赋依然像退休前一样,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何为真正的“担当奉献”,何为真正的“人民公仆”。

2024年初的一天,潘昌赋接到某地牧民吉某某的电话,说他们4个嘎查的6名牧民代表来市信访局上访了,反映1975年苏木政府在他们4个嘎查抽地建设万亩饲料地,2011年决定将所抽土地退还给嘎查经营,多次反映都没有得到落实的问题。

群众信访无小事。多年的信访工作经验使潘昌赋意识到,此问题涉及牧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容易引起共鸣,且跨越时间长,调查处理难度大。挂断电话后,他马上向信访接待中心主任通报了情况,与主任一起商量接待事宜。在听取信访人诉求后,他与主任耐心向信访人宣传解释相关法律法规,引导他们怎样依法按程序反映解决问题,并迅速与当地信访局沟通并提出接待处理建议,及时妥善将信访人劝返回归属地反映解决问题,避免了集体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

工作中的潘昌赋

潘昌赋对待信访工作认真负责、不解决问题绝不放手的“钉钉子”精神,也曾引起一些责任单位和工作人员的不理解,有的甚至还有微词,对这些潘昌赋却毫不介意。他说:“如果能推动老百姓反映的合理诉求都妥善解决,就是受再多的委屈、吃再多的苦都值得。”

潘昌赋一心扑在工作上,多年来对家庭疏于照顾,老伴儿和女儿对他虽偶有抱怨,可是依然坚定地支持他。老伴儿承担了家中的大多数事务,是称职的贤内助。就连90多岁的老母亲都经常嘱咐儿子:“你要好好工作,不要老惦记我。”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信访群众满意,潘昌赋曾先后获得赤峰楷模、自治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最美信访干部”、全国信访系统先进个人、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诸多荣誉称号。

虽然光环笼罩、荣誉加身,可他却说:“每一项成绩的取得都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上上下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他还常说:“信访工作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窗口和纽带,用心用情用力推动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信访工作做好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就更加紧密了,社会就会更加安定和谐了。”退休后的几年里,潘昌赋参与督办了600余件信访积案的化解,持续为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工作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