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市农业农村局 > 规划计划

老虎机游戏:“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7-01-04 07:37 信息来源:

“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是经济社会发展迈向和进入新常态的重要机遇期。我市农业农村工作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统领,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通过深化农村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社会公共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发展背景和形势分析

    全面总结我市“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情况,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准确把握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发展现状:一是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发展基础更为坚实。2015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95.7亿元(预计,下同),较“十一·五”期末增长93.7%,年均增长10.5%,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8.20亿元、36.30亿元、41.1亿元,较“十一·五”期末分别增长75.8%112.6%86.4%,年均增长3.7%13.0%10.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80元,较“十一·五”期末增长61.3%,年均增长9.8%;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交通、水利、电力、能源和生态环境条件日益改善。二是主导产业日渐壮大,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农业基础不断夯实。七大农业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基础良好,初步形成了竹木加工、特色食品、柑桔水果、生态养殖四大农业支柱产业。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现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怀化市级13家,市本级重点企业15家,注册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14家,家庭农场78户。三是政府机构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林业综合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集体林确权发证工作基本完成,发展要素瓶颈有效缓解。四是社会事业全在进步,发展合力明显增强。移民工作有序推进,教育得到优先发展,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总体良好,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平安洪江”创建积极推进。总结四点“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实践经验,一是必须坚持立足实际谋发展;二是必须坚持把握机会抓发展;三是必须坚持执政为民促发展;四是必须坚持改进作风保发展。并客观地分析我市面临发展压力依然较大、经济转型仍然较慢,经济下行形势严峻、发展阻力不同程度存在等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

    发展环境:对我市发展环境存在的重要机遇和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行详细分析。有利的外部环境。“十三·五”期间为适应新常态,我国经济区域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这将在我市周边营造求发展、谋发展的浓厚氛围,为我市谋划“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较为稳固的外部发展环境。强大的战略支撑。区域发展战略进入到国家规划带来的机遇,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与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高度切合,这是我市“十三·五”时期面临的最大机遇。宽松的政策环境。国家、省和怀化市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中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省、怀化也采取一系列扩大有效投资、推进项目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效措施。同时“比照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市”、“省级卫生城市”等政策帽子将为我市争取更多项目、争取更多资金创造更多条件。发展基础更厚实。我市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发展平台得到进一步夯实,谋发展、解难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要重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一是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加大,全国增长与建设放缓,欠发达地区、后发达地区的压力更大;二是区域经济竞争压力大,山区资源分散,基础建设滞后,经济结构简单,发展路径雷同,创新能力低下,制约着农业农村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三是内生动力不足,创新创业环境不优,发展农业的资金、项目、信息、技术和人才资源缺乏,农业产业竞争力不强,是影响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总体上看,我市“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机遇与困难同在、挑战与发展并存。

    二、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

    我市“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战略重点、基本原则、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总揽,落实怀化市委关于“奋力创新业、建设新怀化”以及建设“一个中心、四个怀化”的目标,坚持干字当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突出改革创新,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注重民生福祉,全力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战略重点: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创建美丽乡村。

    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特色发展。突出区域特色,重点在农产品加工、特色优势产业上实现新突破。二是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深化农业以及服务业领域的科技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坚持统筹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注重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统筹推进;稳妥处理改革发展和维护稳定的关系。四是坚持共享发展。着眼于支农惠民、强农安民,把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贯穿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

    主要目标: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力争建成“现代农业强市、美丽乡村示范县(市)、小康建设新农村”。

    ——推进现代农业强市。农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4.4亿元,年均增长6%;农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8%,达到19733元;农产品加工增加值占农牧渔业产值比达到26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达到11970元。十大农业优势产业基地建设每年增加4万亩,达到110万亩(优质杂交水稻示范基地10万亩,制种基地5万亩;名优柑桔26万亩,特色水果10万亩;速生用材林30万亩,高产楠竹10万亩,木本油料10万亩;山地中药材5万亩;蔬菜花木园艺基地4万亩;生态养殖年出栏生猪40万头,以乌鸡为主的家禽1000万羽,牛羊草食动物3万头)。巩固“全国杂交水稻制种重点县(市)”、南方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县(市)、优质柑桔水果产业带等优势产业地位,力争建成全省乃至国家级生态养殖重点县(市),木本油料基地县(市),林下经济示范县(市),引导发展壮大竹木加工、生态食品、健康养殖和生物制药四大农业支柱产业。

    ——建设美丽乡示范县(市)。全面落实村庄布局规划,以市治黔城为中心,安江、托口镇为两翼,以建制镇为骨干、乡集镇为结节,重点建设74个中心村;扩建207个重点村。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交通、电力能源、人居环境、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每年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12个和人居环境整治2030个村,到2020年建成10个以上美丽乡村。270个村庄基本达到新农村建设要求。

——争创农村小康建设先进县(市)。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粮油食品工业园、竹木林产加工园、和生物医药产业园和农产现代品物流园。积极发展劳务经济,保持农业经济和农民收入总量在怀化市前5名,年增长速度进入全省前50名水平。完成4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率达到48%

    三、主要任务和实现途径

(一)加强引导,建好十大农业优势产业基地。

充分发挥我市山区农业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项目与资金支持,巩固发展全市十大农业优势产业基地建设。

    1、巩固优质稻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10万亩,每年新增1万亩。

    2、稳定发展杂交水稻制种基地达到5万亩,保持国家级杂交水稻重点县(市)地位。

    3、以黔阳冰糖橙为重点,每年新造标准化柑桔园20005000亩,低产园改造0.51万亩,建成优质柑桔生产基地26万亩,年产量30万吨以上。

    4、积极开发刺葡萄、金秋梨、托口杨梅、黄桃、蓝莓、猕猴桃等特色水果,每年新建标准果园0.51万亩,达到10万亩,年产量15万吨。

    5、续造工业原料林每年新增2万亩,达到30万亩。

    6、每年新造楠竹林0.51万亩,楠竹低改12万亩,建成高产楠竹基地10万亩,总面积达到30万亩。

    7、争取国家支持木本油料基地县(市)建设,每年新造优质油茶、山核桃基地2000亩以上,低产林改造1万亩,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

    8、充分利用林下经济发展山地中药材种植,巩固天麻、金银花等传统中药材基地5万亩,探索七叶一枝花、白芨、蛇足石杉、红豆杉、石槲、大血藤、竹节参等珍稀药材种植。每年新增生产基地0.51万亩,力争把我市建成“湘西中药谷”的核心基地。

    9、依托城市周边发展大棚蔬菜基地,利用山地资源开发反季节高山蔬菜,加上林下种植发展蔬菜面积2万亩;以园林绿化苗木、果树苗木、地方名优花木等为主体发展花卉苗木基地2万亩,形成我市特色高效园艺产业。

    10、建设生态养殖大县(市),形成年产商品猪40万头、家禽1000万羽,草食动物3万头的规模,有序规划发展淡水养殖。

    (二)大力推进产业化,重点建设五大农业园区

    1、坚持规划引领,推进岩垅—红岩山地丘岗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以优质稻及制种、黔阳冰糖橙、蓝莓和大棚蔬菜瓜果和优质油茶为主建设高标准示范种植基地2万亩,辅以生态观光、休闲农业和高新农业服务区建设,辐射、带动周边10个乡镇农业生产现代化,作为怀化市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核心部分,要积极争取各级支农产业项目投入。

    2、大力招商引资,加速黔城粮油食品工业园建设。现有湖南雪峰米业、友生集团、五粮辣酱等食品加工企业在建(投产),还有北京汉基投资柑桔综合加工、湖南永丰茶油精深加工、湖南雪峰山酒庄刺葡萄加工、洪江山农禽业乌鸡加工、怀化富丰蓝莓饮料、湖南永正金银花饮品加工等项目正筹备入园,预计“十三·五”期内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年加工值新增20亿元以上。

    3、促进产业升级,规范安江竹木林产加工园建设。以湖南华宇竹业、旭丰竹业、宏峰实业等现有竹木加工企业为主体,引导其提质升级、扩大产能。同时依托本地山林资源开发,积极引进林产化工高新技术项目,争取把安江民营工业园建成区域性林产化工新城。

    4、引进技术创新,努力创建雪峰山生物医药产业园。充分利用我市雪峰山海拔2001900米的中低山气候与生态优势,主动与国际国内尖端科研机构合作,探索建立名优特新山地中药材种植技术与产业化途径,在安江周边专门规划生物制药基地,作为我市农业创新发展的新动力。

    5、激活民间投资,尽快筹建安江农产品现代物流园。依托安江邻近高速、铁路建站的交通优势和对全市16个乡镇的农产品集散带动作用,坚持以当地柑桔水果经销商为主体,采取优惠政策鼓励集中投资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建成集农产品集散、仓储、分级、包装、运输为一体,具备电子交易、冷链物流等现代商贸功能的区域性农产品交易中心。

    (三)整合项目投入,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1、坚持规划引导,合理安排项目。要按照全市城镇体系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突出抓好集镇建设、中心村和重点村的村庄整治。每年建设省级示范美丽乡村2个以上,实施村庄整治建设3050个,基本做到山水田林路统筹规划、路水电气房完善建好。

    2、实行分类指导,积极整合投入。针对各乡镇农村的区位优势、资源特点和人力资源、文化习俗等条件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对区位优势明显的中心村突出二三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逐步推进城镇化;对农业资源丰富、特色农业有基础的重点村进行重点产业支持,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对生产生活条件差的偏远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移民新建区应主要进行精准扶贫,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生态移民,力争提前完成农村扶贫开发任务。

    3、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步伐。按全省城镇化进度我市“十三·五”期间要完成4万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城镇化率达到48%。一是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有效组织农民工实现稳定外出务工,在大中城市就业;二是发展园区经济吸纳农民进城,转为二、三产业实现安居乐业;三是加强乡集镇和中心村的凝聚和产业引领功能,大力发展新农村集中民住小区建设,强化农业的专业分工和效益提升。每年重点建设2030个新农村小区。

    (四)加强农民教育,促进农民知识化。

    1、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全面实施义力教育,提高农民基础科技文化素质。

    2、加强农民素质教育。以农村维权法规和职业技能教育为重点,加大转移就业与创业培训力度,造就大量的技术型实用人才。

    3、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发挥我市农广校成为全省示范校的优势,积极筹备全市农民素质教育培训中心。在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专业大户和乡土人才、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等方面,突出培养一批带动性强、适应农村改革发展需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根本上解决“难来种地”的问题。

    (五)加快改革创新,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根据中央和国务院以及省、怀化市要求,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建立适应山区特色的农村改革发展道路与模式,尽快建立农村科技推广体系、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和农村金融扶持体系,逐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善管理体制与治理方式,形成高效廉洁有序的农业农村管理格局。

四、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一)资金投入政策与措施

    资金是落实“十三·五”规划各项措施,实现预定目标的关键所在。要通过建立财政“扶”、项目“带”、银行“放”、招商“引”、民间“投”等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多方联动,狠抓一批农业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培育特色支柱产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建粮食稳定增长、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市财政逐年增加对“三农”工作的投入,稳定扩大现代农业发展基金,足额安排涉农部门工作经费,改善农业生产、管理与服务工作条件。认真实施国家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农机购置补贴、农产品最低保护价等惠农强农政策。加强农业财政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检查,保障支农资金专款专用。加大对山区农村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有效提高农村基层运转和发展农业生产的财政保障水平。

    二是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坚持四个“一批”:即储备一批项目、争取一批项目、实施一批项目、投产一批项目。依托我市农村现有基础规划产业发展,积极承接符合国家支农强农政策的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争取上级财政涉农资金投入我市。整合项目投入,建立长效的资金捆绑投入机制,形成投资合力,保障项目实施效果,充分发挥项目带动效应。

    三是加强银行信贷支持。积极争取各类金融机构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农业开发项目贷款。通过贷款贴息、信用担保等形式,促进农村商业银行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加大对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中小企业和小城镇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保障优势产业健康发展。

    四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实行对外招商引资和激活民间投资并重。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资源优势,制定农业招商引资专项优惠政策,切实搞好招商项目的包装、推介,吸引国内外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的项目资金投入,突破农业投入的瓶颈制约。

    五是引导与规范民间投融资体系。进一步放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加快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政策,增强对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扶持,加强产业引导,积极运用税收优惠、贴息贷款、项目补贴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农业和农村。支持农业企业依法上市融资,开展现代金融运作。

    (二)城乡统筹政策与措施

    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指导方针,统筹城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环境建设,统筹解决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打破城乡界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一是深化就业与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和户籍制度,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和户籍制度。坚持就地城镇化和当地就业为主的方针,把工业园区与城镇新区建设结合起来,把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结合起来,促进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和安居乐业。大力开展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引导农业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

二是鼓励和支持农村土地流转2017年前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发证工作,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物权,使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化、法制化,保护农民的承包耕地不受侵犯。同时,在坚持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依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鼓励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制度,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三是深化城乡投资建设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全市农业发展融资平台,扶持重大农业项目建设。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村庄布局规划,开展村庄整治,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规划好城镇基础建设,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城镇化纵深发展。

四是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深入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建立覆盖面更广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倡导社会主义健康文明新风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是加大农村民生改善力度。加大农机、家电、汽车、摩托车等下乡实施力度,扩大农村内需市场;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鼓励农民按规划迁建住房,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三)科技支持政策与措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依靠科学,用现代工业武装农业,用现代科技支撑农业,用现代信息管理农业,用现代市场机制引导农业,用现代林业为特点的优化生态环境保障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振兴和发展农村经济。

一是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普及。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农业科技网络,改革、提升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积极稳妥地将公益性技术推广和经营性服务分离开来,强化服务职能,稳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交流与合作,强化农业技术工作人员培训,逐步提高农业推广队伍的专业素质。以农广校、农职校、农机校等农业教育培训机构为阵地,加强农业专业教育,培养农民技术骨干力量。加强与科研单位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在动植物品种、农艺设施、管理水平、加工技术上引进吸纳先进科技。

  二是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实现优质种苗科技工程,加强优质稻、水果、竹木、生猪、家禽、油茶、蔬菜、中药材、园林绿化等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进和繁育,建立主要农产品良种标准繁育基地,推进良种产业化和良种更新率。提高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普及应用率,通过试点示范、财政补贴等方式,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以提高投入产出水平为目标的节本增效技术,病虫草害生物防治等以提高生产质量为目标的生态种植技术,沼气池等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环保技术,全面应用水果套袋、蔬菜节水灌溉和疫病综合防治等技术。加大新型农机普及力度,切实解决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

三是大力开展农业科技示范活动。加强10万亩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建设,综合运用农田测土配方、良种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治、全程机械化等先进科技技术,全面提升示范、辐射和带动功能,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四)基层组织建设政策与措施

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对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的建设,维护社会繁荣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县、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健全以县级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的行政管理体系。强化乡镇、村领导班子建设,逐步推进乡镇党委领导班子的公推直选和村委会的差额直选。立足长远,加强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不断拓宽视野,树立“三个不吃亏”的科学选人用人观念,培养、选拔大中专毕业生、农村优秀青年、复退军人、科技示范带头人担任村干部,尤其是选准配强支部书记。加强村干部教育管理,提高思想素质、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适当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

二是重视党员队伍先进性教育。以继续开展保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形成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党员农村实用科技的培训,力争使每个党员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提高带头致富的本领。重视发展党员工作,把好“入口关”,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的活力。
  三是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制度。进一步落实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领导带头抓,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领导格局。实行市、乡镇领导和有关部门联系、包村制度,提高村级组织建设水平。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搞好村民自治,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加强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继续搞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加大理论、法律法规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增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

(五)政府职能转变政策与措施

1、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坚持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农村工作,加强投入,定期研究,发展特色,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健康有序科学发展。

2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切实履行部门职责。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当好参谋。加强目标管理,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市委、市政府“三农”重大决策部署得到及时有效地贯彻落实。对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资市场监管、农业行政执法、森林防火等工作,严格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行政问责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完善应急预案,及早反应、主动应对、果断处置。

3、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全面提升行业形象。一是抓好支农惠农政策落实,严格规范操作,不折不扣把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实处。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对农业项目和资金进行监督检查,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发生。三是维护好农民权益。坚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益。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扎实做好乡帐、村级财务公开。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农资生产经营市场,维护农民群众的切实利益。